“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港股开户配资。
1月17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邀请广州、汕头、河源、梅州、中山、揭阳等6个地市市长围绕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等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广州: 结合城市实际划分片区 强化产业布局工作越秀入选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十强”;海珠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入选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荔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经验做法获住建部推广……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结合城市实际,把广州全市划分成了三个片区,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每一个地区都根据自身实际分类实行,取长补短。应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孙志洋介绍广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情况。
广州一直把经营城市理念贯穿到整个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百千万工程”全过程,推动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提升城市的品质、品味和品牌。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首创性引领性集成式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发展好农村,产业放在第一位,我们深化产业审视布局,强化产业布局工作,精准引育一批好项目,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孙志洋说。
去年国内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建成入列,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产线增芯建成投产,全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1700亿元,增长13.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超过50%。
孙志洋表示,广州将继续深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改革,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分类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动城中村改造、“三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做深做实“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完善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群众参与、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让2025年真正成为“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一年。
汕头: 充分借助侨乡独特优势 探索构建“百千万”多元化参与机制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有500多万名汕头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汕头充分借助侨乡独特优势,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汕头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涛介绍,在“聚侨”方面,汕头建立了“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出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参与“百千万工程”若干措施。高水平建设华侨试验区和侨梦苑,规划建设华侨产业园,用心打造数字潮汕家园、侨胞之家等平台,为聚侨力汇侨智搭建优质平台。
在“联侨”方面,汕头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连续两年由市主要领导率团出访东南亚主要侨居国,持续开展侨批历史文化展等活动。
“2024年,我们圆满举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有2800多名重要侨领、知名潮商相聚汕头、共谋发展。”陈涛说。
关于“引侨”落地机制,汕头主要搭建了乡贤资源库,同时,明确了资金“捐管投用”全流程,建立“一项目一专员”跟进服务机制,增强项目的服务保障。
2024年以来,汕头已发动各界力量捐资修建学校、路桥河道等超过100批次,促成“造血型”项目和意向投资168个、近300亿元;“百千万·桑梓情”公益行动开展近一年来,累计募集捐赠资金、捐建项目超过8亿元。
在“利侨”方面,汕头全力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专门设立华侨华人专用政务服务通道,并在全省率先设立涉侨审判专业合议庭等。
此外,汕头还在数字联侨平台“潮汕家园”开辟“百千万·桑梓情”芳名榜。
“我们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带动了更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潮商乡亲关心关注、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陈涛说。
河源: 饮用水营业收入全国第二 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是主抓手河源包装饮用水企业全年累计的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各地级市第二名。近两年,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白象食品等头部企业先后落户水经济产业园,为“百千万工程”在河源的实施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河源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是主抓手,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是主攻方向之一。”河源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勇平分享了河源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的经验。
河源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近年来,河源市依托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并在河源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水经济产业园。园区获评省食品饮料及水经济特色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区)。
“有这么好的基础,我们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助力企业集聚、产业成群、园区做强。”李勇平说。
河源推行大招商优服务机制,创新推行“自画像”机制,从签约率、供地率、动工率、竣工率、投产率、上规率6个维度对项目招引情况精准“画像”,制作产业链招商“图谱”,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实行精准招商、高效服务。
在营商环境方面,李勇平表示,河源持续开展“跨域通办”“视频办”等改革,创新推进“就近好办”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市场准入、劳动就业、获得用气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全省排名大幅进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过程当中,河源是如何创新工作机制,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人等难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南方都市报记者向河源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勇平提问。
“在用地方面,河源市专门印发了《点状供地项目办理流程》,规范引导农村用地流转,实现了以‘小地块’撬动产业‘大发展’。”李勇平回答说,“在用工方面,我们探索‘345’企业用工服务机制,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开展点对点的服务。”
此外,河源深入推进市场要素化改革,开展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大力盘活存量用地,目前全市园区可供工业用地约1.28万亩,厂房面积91万平方米,为企业在河源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随着梅龙高铁、龙寻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通车,河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涵盖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发展全过程全周期的精准高效服务机制,支持和推动更多企业投资河源、深耕河源,走好‘两山’转化新路子,让河源水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强势,让更多的人喝到河源好水、共享河源绿美。”李勇平说。
梅州: 突出广东元素、客家特色 一体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我们梅州有句话‘遇见梅州,遇见美好’。我们真诚邀请海内外朋友来梅州走一走、看一看、游一游,亲身体验梅州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的新变化、新成效、新成果,欣赏梅州客家的好山好水、美食美景!”梅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晖介绍了梅州“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
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共有5个县(市、区)、15个镇、28个村与福建、江西接壤,是展示广东“百千万工程”成效的重要窗口。
“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32个典型镇、200个典型村的建设方向、整治重点,制定‘十大硬任务’,着力推进产业发展、风貌管控、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等工作,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王晖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适用于需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患者。其中,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及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的治疗;阿托伐他汀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的治疗。本次《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的获得是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规格的进一步补充,将有利于未来的市场销售和市场竞争。
王晖表示,梅州深入实施典型镇村、省际交界处、示范路段、黄槐四望嶂矿区、松口古镇等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点线面”结合精准发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梅州参照典型镇村建设要求,突出广东元素、客家特色,制定工作指引和技术指引,明确建设标准,一体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提标、公共服务提质等,推动省际交界处建设出新出彩。
平远县“五动”工作法整县推进粤闽赣省际边界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入选全省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针对高铁、高速公路、国省道等36条示范路段,梅州制定20项重点任务、11条负面清单,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深化“五美”专项行动,为持续推进面上建设做出示范、积累经验。
“我们连线成片、连片示范,抓好蕉岭县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梅县区丙雁示范带入选‘广东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王晖介绍,“借助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东风,以军旅为主题重塑圩镇风貌,规划打造‘一路一街一园三区’,昔日的黄槐‘煤炭小镇’逐步向军旅特色典型镇蝶变。”
王晖表示,梅州将持续深入实施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不断求实效、树形象、创经验,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让“百千万工程”造福百千万群众。
中山: 接住深中通道带来的“泼天流量” 转化为强镇域经济发展增量“石岐乳鸽、黄圃腊味等,这些都是中山的特色农产品。我们坚持特色发展,规划建设了十大农业产业园,推动优势农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提升价值,一批有品质、够地道的‘中山土货’,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成为富民兴村的‘金招牌’。”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肖展欣介绍中山做强镇域经济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具体成效。
“我们举办了音乐节、艺术节、演唱会、体育赛事,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泼天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肖展欣表示,近年来,中山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文旅消费进乡村,打造多元业态。
中山镇域经济发达,有许多专业镇。肖展欣表示,中山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跨镇布局现代主题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
中山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药物创新研究院、低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至3.3%;加快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增至4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增至1883家。
中山工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拥有3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镇域经济中,传统产业占70%。中山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财政资金安排了50亿元,引导家电、家具、灯饰、服装等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
“目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率已经达到76%,中山制造正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肖展欣介绍。
此外,中山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成立179家“强村公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中山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十年保持全省最小。
“接下来,中山将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强镇兴村,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肖展欣表示。
揭阳: 激活“人、地、钱”三大要素 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揭阳全力引导资源力量向县镇村来倾斜。”揭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支光南分享揭阳在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
支光南表示,揭阳地处粤东,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揭阳鼓励支持榕城区先行先试,围绕激活“人、地、钱”三大要素,推动集体经济增效和群众增收。
激活“人”方面,通过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加强乡村能人培养、用好驻村帮扶力量等方式,有效破解人才不足问题。
激活“地”方面,全面摸清存量土地资源和闲置资产,探索“土地入股”“社村合作”“村企共建”等模式,有效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问题。
激活“钱”方面,通过公共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拉动、热心群体捐赠带动等方式,有效破解资金缺乏问题。
2024年榕城区161个行政村集体平均收入140多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20万元。
“我们这一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并获农业农村部的推广。”支光南说。
2023年9月,省委农办将揭阳定为开展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试点地区。
“揭阳有713万人口,是粤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农村人多地少、农民建房难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难题。”
揭阳以此为契机,建立“市级主导、县级主抓、镇街主责、村级主体”机制,选取首批17个村作为试点来推进。
支光南表示,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揭阳探索“村集体自筹+村民自筹+银行信贷”等筹资模式,并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农民购建房贷款”等金融产品。
17个试点村建房土地总面积516亩(其中拆旧面积约297亩、占57.6%),总投资约28亿元,建成后可解决8000多户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为激发基层发展内生动力,调动镇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我们出台了《揭阳市推进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建立财力正向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镇街的积极性。”支光南说。
与此同时,《揭阳市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社区)干部奖励待遇挂钩指导意见》的出台,有效破解了“干多干少一个样”问题,充分激发了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
采写:南都记者 赵青 孙小鹏 张思琦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港股开户配资